2020年05月21日
第1次提问
10个月婴儿孩子发烧,喝药后能退烧2个小时,然后继续高烧,孩子状态还行,孩子嘴唇起一个像酒刺类的泡,请问是怎么回事呢?我这边需要怎么做,希望得到最好的建议

为保护用户隐私不显示图片

2020年05月21日
乔木医生

家长您好,感谢您的信任,您的问题我已经接收到了。

1.总结病史:

宝宝的图片我已经看到了,宝宝目前的情况是很典型的溃疡性口炎,在目前阶段儿童当中有一个小流行,宝宝应该是接触了其他的隐性感染病人之后,交叉感染所致(包括成人亲吻)。

这个疾病是一种特殊的呼吸道感染,在幼儿当中还是比较常见的,预后较好,病程约为一周左右,会有2-3天的时间宝宝有反复的发热。体温反复是正常反应,只要热退后精神状态还好,没有呕吐、嗜睡、抽搐等症状出现,家长就不用太过担心。但是在疾病的过程中会有3~5天的发热,而且在溃疡的愈合过程当中会出现进食疼痛,宝宝比较痛苦,所以往往会哭闹增多。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止疼药物治疗,主要靠家长加强护理,对症支持治疗。

2.孩子发热时家长都很紧张,其实发热是机体与病原斗争的正常反应,是机体调动全身免疫组织、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过程,对孩子来说只要精神状态良好,积极补液,积极退热一般不会造成身体损害,不用太多担心。宝宝吃完退烧药以后,体温不降或很快又上升,提醒家长可以注意两点:

第一:是否已经给宝宝充足的补充水分?宝宝高热时,通过体表不感蒸发以及宝宝吃退烧药出汗,会带走大量的水分,脱水会引起宝宝的细胞损害以及宝宝的脏器损伤。脱水相比较于发热,对宝宝的损伤更大,发热期间家长需要给宝宝补充足够的液体入量,可以是奶、水、果汁、口服补液盐水、米汤,根据孩子的喜好,尽量尽可能多的摄入,防止宝宝发生高热脱水,辅食饮食注意清淡一些,以防增加宝宝的肠胃消化负担,饮食的护理尽量满足孩子的口味,不要强迫孩子吃他不想吃的任何东西,否则容易导致呕吐,引起肠道不舒服。有的宝宝在发热的后期口咽部还会出现疱疹,破溃会引起宝宝疼痛影响宝宝进食,所以目前家长还需要注意宝宝的口腔护理,尽量给宝宝每次吃奶后用温盐水棉签清洁一下,防止继发口腔感染。

第二:退烧药是否是按足剂量应用的?

由于说明书更新较慢,退烧药说明书上的用量其实和临床实际有效剂量相比是偏少的,高热时,比如一般布洛芬是每次10mg/kg体重,具体再按实际规格换算成ml,按正规剂量应用,24小时之内不超过4次,两次用药间隔大于6小时,对于宝宝来说都是非常安全的。如果妈妈计算不好剂量,可以把宝宝的体重以及目前应用药物的包装图片发过来,我具体帮您计算。

3.另外,目前阶段还需要注意保持宝宝大便通畅:孩子目前发热阶段,建议每24小时至少排便一次,如果宝宝持续高热,没有排便,可以用开塞露通便或用蘸水的软肥皂条刺激排便也可以,可以加速体内毒素排泄,帮助宝宝退热。

4.宝宝发热通常是在下午和夜间更高,目前阶段妈妈尽量让宝宝充分休息,良好的休息是肌体自我修复的关键,尽量让孩子在环境安静、空气新鲜没有对流风的房间休息,因为宝宝发烧时身体很不舒服,尽量少让宝宝活动,家长可以多抱抱孩子,让他有安全感,这样宝宝能很快进入梦乡,只有休息好才有利于减轻发烧症状。

5.另外,宝宝发热时还会急性钙流失,导致出现神经兴奋性的增高、频繁惊跳,除了积极的退热之外,还需要坚持给宝宝应用维生素d滴剂,每次一粒,每天一次促进钙吸收以降低神经兴奋性。

如果宝宝经过上述对症处理,宝宝没有出现发热持续不退、不吃奶、尿量少,家长可以继续观察,宝宝的发热可能会再反复1-2天,有时还可能在热退后出病毒疹(宝宝脸上、身上出现红色丘疹,像小花猫一样,俗称幼儿急疹)。

6.关于宝宝的口腔溃疡:

①宝宝的溃疡后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,如果宝宝发热超过3天没有消退,仍然有超过38度以上发热,可以给宝宝加用消炎药头孢克肟颗粒口服(没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的前提下,可以每次每公斤体重1.5毫克,每日2次)。

②为了促进宝宝溃疡愈合,妈妈可以去药店购买表皮生长因子(金因肽),需要放在冰箱冷藏保存,每天清洁口腔后局部外喷溃疡处,2次/日,可以促进口腔溃疡表皮细胞愈合。

③家长还可以在晚上睡前给宝宝溃疡部位涂抹蒙脱石散,可以促进宝宝的溃疡黏膜上皮修复。

④宝宝目前溃疡阶段会出现进食困难,家长可以给宝宝吃略凉一些的食物或凉一些的粥缓解疼痛。还可以给予宝宝吸吮棒棒糖缓解宝宝疼痛,有研究发现其效果和麻醉剂效果差不多。

但如果宝宝发热超过72小时以上持续不退,或者在这个过程中,宝宝食欲差、不吃奶、出现尿少脱水等表现,或出现呕吐、腹泻、咳嗽等并发情况,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儿科门诊就诊,采取进一步治疗。

以上是乔医生对于目前宝宝的情况给家长的一些建议,有什么情况我们随时保持联系,祝愿孩子早日康复!
2020年05月21日
第2次提问
这个泡是发烧后有的,婴儿急诊的可能没有呗?你的意思是口腔溃疡引起的发烧?有没有疱疹的可能?
第3次提问
孩子就吃一点饭,现在给吃饭不吃,用去医院吗?
2020年05月21日
乔木医生
家长您好,您的补充信息我已经接收到了。

幼儿急疹是一个马后炮的诊断。如果宝宝发热3整天热退,热退后半天以后出病毒疹,就是我们老百姓通常所说的幼儿急疹。

幼儿急疹本身就是一个症状诊断,只有宝宝热退以后出疹才能诊断,多数宝宝幼儿急疹是由于普通病毒感染所致,但是也有个别宝宝是疱疹病毒感染,具体是哪一种病毒是属于病源的诊断。

溃疡性口炎也是症状性诊断,宝宝出现口腔溃疡就可以诊断。但是溃疡有可能是单纯疱疹感染所致的,有一部分幼儿急疹的宝宝也会出现口腔的疱疹的情况。

对于家长来说,可能在您的认知里这是属于三个疾病,但是对于儿科医生来说,他们都归于呼吸道感染,(就像馒头、大饼和面条一样,他们都属于主食,都可以吃饱肚子,只是外形不一样)。

对于他们引起的发热,宝宝的早期治疗和护理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,是万变不离其宗的。而且在这个疾病的过程中随着时间迁延,孩子免疫力下降以后也都有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。


乔木医生
孩子目前能够吃饭的话最好,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以给孩子吃饭,尽量依孩子的胃口,也就是说宝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不想吃也不要强喂。

但是在这个基础上,我们家长要掌握的原则是适当给宝宝多喝一些液体,比如像前面乔医生提到的奶、水、果汁都可以,因为现在孩子有发热,我们必须让孩子多喝水多排尿,才能够帮助宝宝退热。
2020年05月21日
乔木医生
家长前面提到孩子有没有可能是疱疹引起来的,如果随后口腔内再出现其他的破溃,极有可能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之后所致的这种情况。因为大部分溃疡在早期都是以疱疹的形式存在,所有的疱疹到后期都会破裂形成溃疡,单纯疱疹感染的退热治疗和护理,在目前年龄阶段的宝宝和现在的方案是一样的,您不用特别担心。区别就是如果疱疹破溃形成溃疡的面积较大或者较多,孩子因为疼痛进食会受到影响。
乔木医生
您提到是否现在需要去医医院,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状态反应,如果孩子应用退烧药热退以后可以自己玩耍,还能吃一些饭,尿量正常,可以先观察看,按前面乔医生教您的护理方案护理即可。但如果孩子超过72个小时以上发热没有消退,或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前面乔医生提到的呕吐、腹泻、尿量少、不吃饭不喝奶的情况,需要到医院进一步的检查。

希望小宝宝能够平稳的度过这次难关。
2020年05月21日
乔木医生
家长您好,看到您最后的补充提问了,如果宝宝仍然有反复发热,实在一点儿也吃不进去,连略凉一些的奶、水、果汁也一口不喝,超过6个小时没有小便,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儿科门诊就诊,给宝宝补液治疗预防脱水

TA的问答

症状及患病时长: 你好,宝宝8个月,从出生到现在,一直皮肤不断反复的出现红肿,疹子,奶头还会出脓,之前不是很严重,这次特别多,全身都是,很严重!会痒宝宝会抓,之前一直用的药膏倍他米松, 就医及用药情况: 需要解答的问题:症状及患病时长:眉毛位置起疹子,上次有过后来好了,本次反复已有三天,痒,小孩会挠 就医及用药情况:加强保湿,用过尤卓尔和999皮炎平,效果均不明显。 需要解答的问题:请乔医生帮看看是怎么回事,如何缓解?症状及患病时长:11月8日晚8点发热39度至今,服泰诺林后退烧到38度多,无其他症状,精神尚可,一直吃奶 就医及用药情况:泰诺林悬液 需要解答的问题:请医生给出诊断以及建议。谢谢症状及患病时长:女孩,三岁。发热三天后出了红色小点点,分布在前胸、后背和脖子,其它部位暂时没有。有凸起,有按压褪色。精神状态好,但是变得不爱喝奶了,也拒绝尿尿,但是诱惑她上厕所的话,也是正常的尿量。 就医及用药情况:吃了两次退热药 需要解答的问题:您看一下是什么情况 ,需要去医院吗? 如果是幼儿急疹,为什么她三岁了才出呀?多米,女,5岁4个月,20kg。 乔医生,你好,许久未联系,再次寻求您的帮助。 10月21日(周五)幼儿园放学后,精神欠佳,19点体温39.5,服用美林降温。考虑到前一晚洗澡时间有点久又吃了炸鸡块,加之一整天没有大便,怀疑受凉加积食,采取了美林降温和中药(厚朴8 炒枳壳5 生大黄5)改善积食,效果欠佳,夜间高烧反复。 10月22日(周六)到医院就诊,查血常规(结果见图1),医生建议住院治疗。住院后,做了血培养,输液治疗(输液情况见图2),口服双黄连口服液,退热栓降温。体温反复,最高时仍达39.5,夜间美林降温效果慢,大约2小时才缓慢降温。 10月23日(周日)复查血常规(血象有所降低,但C反应蛋白升高到39),血培养加胸片显示支原体感染。上午精神状态好体温未升高,午饭时自述肚子疼,食欲不佳。午觉体温升高,下午4点左右38.5,服用美林降温。5点左右服用奥司他韦及双黄连口服液后呕吐,自述肚子疼。医生添加一瓶养胃止吐药(西咪替丁➕维生素B6),幼儿一直自述恶心想吐,目前体温未再升高。 乔医生,C反应蛋白升高,是否需考虑感染外的其他因素?1岁半的川崎病,是否存在复发可能?